係大陸生活了一段時間,關於改名起名的趣事時有所聞,同大家分享一下。
早幾年有朋友千金快滿月時,跟朋友們前去探望,問孩子芳名,曰:「瓊湘。」眾人忍不住大笑,大家不約而同地聯想到「窮鄉僻壤」。朋友是海南人,其妻是湖南人,名字是「南南合作」的成果,本來挺好,但有些好事加起來就會變壞事。
給孩子起名字,有時隱含著大人的某個懷念,某個希望,還有些人是出於風水的考慮。但無論怎樣,大人起名字時可要考慮周全,一不小心,名字可能會給孩子帶來 傷害。一位姓楊的爸爸,希望兒子將來幹一番偉業,遂起名「楊偉」,沒想到兒子在學生時代成天被調皮的同學叫「陽痿」,不知受了多少窩囊氣!
我兒搶閘出來,名字還來不及琢磨呢,在醫生的催促下,就現場取名「陳樂」,因為本人是快樂主義者。護士一聽:「哇,我們的書記也叫陳樂!」隨後我發現生活 的小圈子裡有好幾個同姓同名的,上網一搜,這名字大眾得嚇人一跳,太沒創意了!最不能忍受的是樓下有條寵物狗叫樂樂,對面樓有只寵物貓也叫樂樂,於是決定 給孩子改名。起初改名為「樂翔」——在藍天下快樂的飛翔!可用粵語一念,問題來了,「樂翔」不就是落場(下場之意)嗎?後來幸得高人指點,取名「其樂」, 甚為滿意。
看來起名字時除注意意義外,發音也要中聽,不僅普通話讀起來順耳,用與自己生活密切的方言來讀也沒有被惡搞之虞,方為妥當。一位地道的廣州人姓華,給女兒 取名「艷丹」,一直平安無事。有一次學校統一去體檢,護士用普通話對著喇叭喊:「華艷丹,快來拿你的化驗單!」同學們狂笑陣陣。
起名字也不宜湊熱鬧。上世紀60年代,叫「冬梅」的女孩子如雨後春筍般多起來。剛上初中的時候,班主任第一天點名,念到「×冬梅」的時候,倏地站起來兩 個。此後為了以示區別,老師們提問她們的時候不得不在她們的名字前加個特徵:高的×冬梅,矮的×冬梅,胖的×冬梅,瘦的×冬梅……自然每次都會引來同學們 的笑聲。最近聽說有間學校叫「楊帆」的共6個,其中有學生,有老師,還有領導。重名太多不僅搞笑, 還可能尷尬,設想這樣一個場景:上課時,一個叫楊帆的老師碰上一個叫楊帆的學生,學生楊帆正打呼嚕,楊帆老師該怎麼辦呢?楊帆你太不像話了?楊帆站起來?
起名字也不宜走冷門,在信息化時代,名字很多時候不是手寫的,而是拿鍵盤敲出來的,不要用太生僻的字起名字,我們沒必要給自己、給孩子、給別人增添麻煩。而且名字太冷門,工作社交多少也會帶來一點交流障礙。
你孩子的名字起得妥當嗎?張愛玲說:「成名,要趁早啊。」我說:「改個好的名字,也要趁早啊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