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12271
風水理念

元旦的由來

各種書籍對元字的意義解釋不一:《周易本義》謂:「元,大也」;《周易集解》引《子夏傳》謂:「元,始也」;《周易·文言》謂:「元者,善之長也」等等。後世注者,或以元為始,或以元為大。總之元字代表人們的美好願望和吉祥象徵,是開始吉祥的表示。 

「元旦」一詞是合成的,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雲《介雅》詩:「四氣新元旦,萬壽初今朝。」宋代吳自牧《夢梁錄》卷一”正月”條目:”正月朔日,謂之元旦,俗呼為新年。一歲節序,此為之首。”

我國在發掘文化遺物中,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,中間雲煙繚繞的圖畫。經考證,這是我國最古老的「旦」字寫法。後來,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,又出現了被簡化的「旦」字。「旦」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。「日」下面的「一」字表示地平線,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。南朝文史家蕭子雲在他的《介雅》中記載有「四氣新元旦 ,萬壽初今朝」,看來那時已將旦為一日的開始,引申為一年的第一天了。



「元旦」的歷史淵源:
中國的元旦,據傳說起於3000多年前的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,但在紀年法上中國歷史上的年號並不是公元紀年,而是每個皇帝每個朝代都有單獨的紀年,是陰曆紀年。現行的公元紀年,是西方曆法的體現。是以基督誕生為公元1年。中國只是到了中華民國以後才逐漸改用公元紀年。因此,中國農曆的正月初一既春節比公歷的元旦 更有節日氣氛。

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初一為「元旦」,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,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。歷代的元旦月、日也並不一致。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(元月)為正月,商朝的殷歷以臘月(十二月)為正月,周朝的周歷以冬月(十一月)為正月。秦始皇統一中國後,又以陽春月(十月)為正月,即十月初一為元旦。從漢武帝起,才規定孟喜月(元月)為正月,把孟喜月的第一天(夏歷的正月初一)稱為元旦,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。但這是夏歷,亦即農曆或陰曆,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。

公元1911年,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,推翻了清朝的統治,建立了中華民國。為了「行夏正,所以順農時,從西曆,所以便統計」,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(實際使用是1912年),並規定陽曆(公歷)1月1日為「新年」,但並不叫「元旦」。 今天所說的「元旦」,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,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,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,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,並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「元旦」,農曆正月初一改為「春節」。
(以上訊息只作參考,駱師傅祝大家元旦快樂,新年行好運!)

 1,225 Posts 0 Comments 1971882 Vie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