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基為活人之福塚(壽墳) 。晉郭璞所著葬經之氣感篇中,指出人受體於父母,本駭得氣,遺體受蔭,氣感而應,鬼福及人。其意即是父母為子孫之本,子孫為父母之
枝,氣體相同,由本而達枝。擇地葬親,若種本之類培其根而葉自茂。故若擇吉地而葬,其山之生氣,反氣納體,自可蔭子孫。
既然葬自己先人於吉地能蔭後代子孫,若以自己之骨血納在吉地裡,理應讓自己可獲助力,於是先賢乃有了造生基來造福之理法,認為人秉承著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生,地即是土,泛指人體身上的筋骨皮肉皆為土的元素所生成,人死後自然回歸於土;水即人體中所含的體液(水分與血液),體液在細胞與血管中不斷流動並以滋養著全身;所謂火則是指涉著人體之體溫,人是必須在適當的體溫中,才能保持體內各器官組織的健全運作;而風即是人體內的氣,亦即是能量的運作系統,人因氣動才有種種活動以及繁衍的動力。
同樣,在大地龍脈中亦蘊涵了地水火風的潛存動能,藉而周天運行,孕育萬物。地(土)即大地龍脈;土中含水,水行土上以滋養萬物;土中之火即地熱,為促使大地龍脈活絡之主要能量;風即土中之氣,簡稱地氣,乃地理巒頭借以成形的主要動力。
種生基乃活人之龍穴,做生基乃是以活人為其對像,將個人生辰八字配合毛發指甲、血液及穿過衣服鞋子等,再用柳木與桃木做成基板(要注意和配合一定之尺寸),置入具一定規格之生基容器之內(多為瓷器),選擇真龍吉地,以吉日時做作生基以得助緣。
種生基科學解釋
古時候的人發現大地磁場、氣場、能量的奧妙,把活人貼身的毛發衣物埋在地穴裡,卻發現當事人身體由病轉康復,不僅身體健康、延年益壽、事業也跟著順遂,於是
「生基改運法」遂流傳下來。然而千百年來,做生基這件事,老祖宗只知所以、並不知所以然,沒有人知道究竟是什麼原理。科技發展至今,公元兩千年基因解碼後,我們赫然發現,原來是毛發、指甲裡的DNA的可復制功能與地氣相應,反射到當事人的身上,使得當事人直接吸收到大地磁場、氣場效力、宇宙的自然能量等,因而精、氣、神暢旺起來,身體元氣大增當然健康,事業也跟著發達。
種生基造運法,乃借助真龍穴場之地靈旺氣,使所修築之生基能領受天地山川之能量與感應,達到催官保命、增壽求子、啟智進祿與招財等目的。換言之,生基乃是藉著地理神妙之術,改變了人之先天命限。必較可信的最早記載,可能是唐朝的姚崇自築壽藏於萬安山。預作壽終之壽墳;以及貞觀三年進士王可崇的開生基法。相傳楊公(即楊筠松,被奉為風水學界的祖師爺) 曾為自己做作生基,享壽百年有余;據陳英略先生的鬼谷子無字天書中所說,張良在尋覓洞天福地修練仙術時,於徐州子
房山得一雲中仙座形之貴格地穴,於該真穴處建一壽墳,且於壽墳之堂前修練打坐,
終證正道。而宋、元、明時期,均屢見有關建造生基壽墳以延壽增運之記載
生基壽墳還是五個重點:
一,有沒有來龍,地有沒有氣。
二,有沒有結穴。
三,消砂納水得宜否。
四,水神有沒有入明堂,凶水出了沒。
五,水神入明堂,生命磁向是否對。
選擇生基壽墳
金龕放滿霆鋒最愛的衣物、牙齒、指甲及頭發等,聯同七寶石及五色豆放在一起,像征金玉滿堂,五谷豐收
第一,確實地有氣,現在的公墓都是排成一列,排很長很長,只能找一塊有氣經過,氣從上面一直下來,隱隱約約有氣從那裡流過,千萬不要看沒有氣的地。
第二,擺一個羅庚,假如有幾塊地可以選,你就選一個磁向是對的,實在找不到好的方位,選個中等的也好,跟葬者生命磁向不相克的,就是平的也可以。
第三,有沒有結地,那是要福份的,地有氣流過,生命磁向差不多,雖然不合也是平平,那就葬了也沒事,因為他住起來,雖然不是很舒服,但他也不討厭,他不會找你麻煩。
做法
種生基的做法是先選擇適當的風水寶地,根據五行,按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擺位,將事主的時辰八字和貼身之物,如衣服、頭發、指甲、銅錢和玉器等寶物,擇吉時藏於風水寶地,加以作法,並進行七七四十九日方為圓滿,以收取天地靈氣,助旺生前運勢,福蔭滿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