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香港名穴】鄧氏祖墳【鐵鑪穴】
風水名穴

【香港名穴】鄧氏祖墳【鐵鑪穴】

放低了支筆都有 大半年時間了,為了配合我於10月14日【天赦日】的生基團所種的穴位,好讓大家先多點認識何謂【鐵鑪墳】,知道了穴位如何利害你們就明白【龍穴】難求。此穴的歷史大大話話都有近四百多年了,過往的起起跌跌,當年聽叔伯講起它的故事對於我都弦猶在耳、津津樂道。鄧氏【鐵鑪墳】位於錦田圭角山山腳,由水尾村一路直入經過【錦田鄉村俱樂部】旁的小山丘上。


穴的來龍當然都同一發脈於大帽山,脈一直經觀音山,大刀刃跌盪再扒上圭角山(又稱雞公嶺),再棋於左抓落脈橫龍結穴於雙金之下。

圖中所見乃圭角山的左峰,龍從左腳而來伸展。亦是穴星的青龍方的位置。

橫龍而來,結起左右雙金之勢。
於陰宅風水上龍脈由左至右伸展,以一氣貫透左右金星的氣場而結穴,稱之為【橫龍結穴】。有很多人不明白,以為後面有個明顯的靠山才是穴位,其實只是功夫未到家而已。

上圖為金星之間的玄武的方向,即後山方向。
正所謂【橫龍結穴必賴鬼,鬼若長兮洩我氣。橫龍無鬼必虛花,縱有穴情非吉利】
意思是指,要結穴成功,後山必須要見【鬼星】,【鬼星】就是指後面的山,又稱【樂山】,總之就是要有山來鎖氣,不能太長,近不能壓,如果鬼星起屏障那就不得了,必富必貴。而此穴圖中所見,雖不至於正中見鬼起屏障,不過已經能夠配合用之。

此圖位於雙金前方的明堂,可見前案朝山關鎖有情,雖然過往的水田、魚塘已經因鄉間發展已經沒了,不過大局仍未受到發展而破壞,已經是非常難得。

穴位上看白虎方的位置,有形有勢,相比較圭角山的橫龍來穴,要配合均稱有勢是非常罕見的,可見此穴的難得。

花了一段文章解剖穴位的來龍去脈,相信大家都有少少了解到何謂【橫龍結穴】。此穴又另有幾個名堂的,為【雙金扛水】【凹腦天財】。顧名思義雙金就是指穴星的靠,混圓的山丘風水上叫金星,而兩個就為雙金。而扛水,是指雙釜挑水,又指雙金星之間的水坑而成水,五行上就形成雙金生一水之意,主催官貴、人緣。

另外,此穴何解叫【鐵鑪墳】,情況就比較簡單了,是因為【呼形喝象】之意。當年老叔父講解之時,他們就拿起了一個火鍋爐給我解釋了。以前用的鐵鑪,兩邊有一對耳環用來提起火鑪用的,而那雙金的外形就正正類似那對耳環一樣。而穴位就好像鑪中間的通風口,氣從後山的山凹位入風而吹旺火鑪。所以為了配合【鐵鑪墳】【呼形喝象】之意,造墓者就必須配合其特性才能發揮穴位的最大功效。


大家可以從圖中看到,它的墓相是跟別的墓相非常不同。此墳原本就葬有五位先人,凸出來的三角形是棺材的腳,棺材頭有三分之二斜葬入土中,露出的三分之一形成三角形再封上黃泥水泥。此葬法的原因有二,此穴名為【鐵鑪穴】,後山入風就是需要把爐中的火吹旺,而這些三角形態的土堆從五行上來看是屬火,所以穴位上的火一點就著,一吹就旺。而另外此葬法有一個名稱叫【壘葬】,因為此穴的龍勢來得不急不勁,脈氣比較慢淺,所以穴坑不能深挖,怕傷及龍氣,所以要以淺葬才能配合收氣。

此圖大家就能清楚看出棺木的形狀。這些葬法的確要考地師的膽量以及家屬的接受情度了,如果我找了一個鐵鑪穴給你家先人安葬成此模樣,你們能接受嗎? 我相信現代沒太多人能接受了。。。這就是我不能把所學的大展所長的遺憾。

另外此穴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裝上一個【仰天碑】,此碑是由1993年才安上去的,過往400年此穴都是無立石碑的。當時的風水地師為了應穴位之事,指明鐵鑪穴是靠風生火而旺穴,如果正常立碑的話,會把風口阻塞了而影響穴位的風水,不能安放任何墓碑。不過經後人同意,三百多年後以立一個片【仰天碑】以解決對先人的敬仰

此外聽鄧氏後人所講,每逢春秋二祭,他們的後人都不會淨撒石灰,而是會撒一種特製的白灰、英泥以及炭灰,藉此增加應象,越燒越旺,後人才會發財。

鄧氏【鐵鑪墳】資料

墓主:鄧氏十八世祖,第四房後人鄧瓚(鄧松月),為鄧洪義的曾孫。另外四座附塚為其兒子鄧仲軒以及其他後人,不過當中的一個塚墓百多年前已經遷走,塚內已沒東西的。
坐向:向136度,為乾山巽向正卦

後記:

沿路行上山坡,都會於中脈線上找到其他的墳墓,當中都會看到【鐵爐墳】以外的A貨【鐵爐墳】,雖然裝工簡陋不過亦無失【鐵爐墳】的要訣,至於往前的地方落穴,青龍白虎的變化、來風口有沒被阻礙,堂局的氣勢有沒影響呢,這我就不便詳解了。

於正貨【鐵爐墳】的一米前方,就出現了一個標準形的墳墓,看碑上的字已經完全化掉,應該都有好幾百年歷史。不過從修葺情況看來,後人的經濟能力以及團結的能力,應遠遠不及【鐵爐墳】的後人了。所以地師的技術與心思是絕對影響深遠的。

 

 1,225 Posts 0 Comments 1898774 Vie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