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奇聞】科學家用量子學解釋靈魂存在
奇聞趣事

【奇聞】科學家用量子學解釋靈魂存在

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,目前,科學家提出一項不同尋常的理論,人類瀕死體驗發生於量子物質(quantum substances)形成的靈魂離開神經係統並開始進入宇宙的時候。依據這一理論,人類瀕死體驗相當於大腦中量子計算機的一個程序,即使死亡之後仍存在於宇宙之中,這將解釋那些瀕死體驗者的神秘記憶。

美國亞歷桑那州大學意識研究中心主任、心理學和麻醉學係名譽教授斯圖爾特-哈梅羅夫博士提出了這項準宗教理論,基於意識量子理論,他和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羅杰-彭羅斯(他和霍金一起證明了“奇性定理”)提出,我們的靈魂包含在大腦細胞中的微管結構。

他們指出,人體瀕死體驗是微管量子引力效應,這一效應也被稱為“微管量子目標還原調諧(Orch-OR)”,因此我們的靈魂並不衹是大腦神經細胞的交互。事實上它們形成於宇宙之中。
這一理論非常類似於佛教和印度教理論——人類意識是宇宙的主要部分,這也類似於西方哲學唯心主義。基於這些信仰,哈梅羅夫博士稱,瀕死體驗中微管失去了它們的量子狀態,但是其中的量子信息並未被破壞,它們僅是離開了身體返回至宇宙。

哈梅羅夫在科學頻道記錄片《穿越蟲洞》中指出,比方說心臟停止跳動,血液停止流動,微管將失去它們的量子狀態。微管中的量子信息並未被破壞,它是無法被摧毀的,衹是被幹擾,驅散分布在整個宇宙。如果一位患者死而復生蘇醒過來,量子信息將返回至大腦微管,此時他會驚訝地說:“我經歷了一次瀕死體驗。”
他強調稱,如果這位患者沒有死而復生,最終死亡之後量子信息將離開身體,從而可能被模糊地鑒別為靈魂。

“微管量子目標還原調諧”理論遭到了一些經驗主義思想家的嚴厲批判,在科學界仍存在著很大的爭議。
然而,哈梅羅夫認為量子物理學研究開始驗證“微管量子目標還原調諧”理論,基於近期研究顯示的量子效應能夠驗證許多重要的生物學進程,例如:氣味、鳥類導航和光合作用。

 

 

 1,225 Posts 0 Comments 1851914 Views